工作简讯
关于赴贵州省调研扶困助学及奖教奖学的工作报告
- 时间: 2015-11-06
- 浏览: 1321 次
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建设及扶困助学情况,交流和总结相互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我会扶困助学、奖教奖学帮扶工作,10月20-23日期间,我会与花都区教育基金会一行10人赴贵州省少数民族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和工作调研,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分少数民族学校的基本情况
(一)贵阳市第一中学。
贵阳一中周进校长向我们介绍了贵阳一中的基本情况,现有教职工420人,学生5400多人。该校是一所国有公办、全额财政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贵州省第一所一类示范性 高中、特大型寄宿制高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创新、开放办学、共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其前身为晚清礼部尚书李端棻与任可澄等贵州名宿于1906年创办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1950年与省立贵阳中学等四校合并,始称贵阳一中。于2005年搬迁金阳新区,2007年整体搬迁完毕,占地面积465.47亩,先进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不一而足——教学楼、音乐厅、科技艺术楼、体育馆、图书馆、昆虫馆、后勤服务中心、运动中心(含篮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体操房、塑胶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同时设有舞蹈室、钢琴房、陶艺室、通用技术专业教室等多个专业教室,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贫困生的基本情况:2014-2015年高一年级136人,高二年级117人,高三年级82人。
(二)荔波县第一小学、第二小学
荔波县教育局谭勇副局长、校长等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荔波教育普十五,培养人才夯基础。荔波地处贵州最南部,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辖5镇2乡1办。总人口18万人,主要为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2%以上,荔波红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独特,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现全县共有学校11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中7所,完全小学39所,教学点43个,幼儿园21所。小学在校生12162人,初中在校生7598人,普高在校生4628人,中职在校生3542人,幼儿在园5011人,教职员工2061人(其中专任教师1865人)。
其中,荔波一小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之母校,始建于1814年,至今已有整整200年,是全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744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0多个,学生1200多名,教师50多名。学校以“爱国、求真、至善、尚美”为校训;以“弘扬恩铭精神,成就大家风范”为办学理念;以红色文化、书香教育、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
两所小学都倡导学有特长、教有个性、校有特色,致力于建设质量高、有特色、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名校。但由于学校举债办学、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办学经费不足,已经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宿舍和食堂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有80%是农村户口,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多且没有经费支持,这些都是目前学校存在的主要困难。
二、学校普遍存在的困难
由于当地经济相对落后,财政对学校投入经费力度又不大,再加上目前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多、教师又少,并且优秀的教师都留不住,部份学校基础设施急需要完善。例如,荔波一小,有800多名学生需要在学校食宿,但学校只能容纳150名学生的需求等;少数民族学校普遍存在办学规模过小,学生的家庭距离学校很远的问题,有些学生徒步将近一、二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离家最近的学校。
三、对学校实施帮扶的建议
通过此次对贵州省三所学校的调研考察,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对少数民族学校实施帮扶非常必要,也是落实中央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一是通过多沟通多交流,把广州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传递到少数民族地区;二是通过我会的平台,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校捐赠电脑等设施设备,帮助困难学校解决现代教学急需用的多媒体等设备;三是选送贵州教师到广州进行对口培训。